陈艳:青春的密码
2021-10-28 00:00:00
从百年前悄然启航的小小红船,到新时代领航复兴的巍巍巨轮,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、百年奋斗,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,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,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。立志千秋伟业,百年恰是风华正茂!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,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,我们不禁要思考,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永葆青春的密码是什么?
一、青春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信仰
坚定对马克思主义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,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必要条件,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。
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,有一座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最早、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烈士陵园——雨花台烈士陵园。长眠于雨花台的近十万名英烈,在身陷囹圄、惨遭酷刑甚至走上断头台的那一刻,他们心中念念不忘的,是天下劳苦大众“个个都有饭吃,都有衣穿,都有房子住,都有事情做……”,是理想社会主义、共产主义实现后那“多么美妙的世界”。他们坚信共产党人的一切努力,都是在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。他们做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背叛党的组织,绝不泄露党的秘密。
“同志们,坚强些,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,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。”这是恽代英烈士对战友的鼓舞;“我今与你们永诀了。我的死是为着社会、国家和人类的,是光荣的,是必要的。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,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,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,故我虽死犹荣。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,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!”这是史砚芬烈士留给弟弟妹妹的嘱咐;刘重民烈士被捕后,受尽严刑拷打,但他始终坚贞不屈,高声痛骂蒋介石,揭露他无耻背叛革命、屠杀革命人民的罪行。敌人就残忍地割去了他的舌头,并将他杀害,当时他还未满30岁。
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,用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、高尚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精神。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路走来,青春的密码在于沧海横流而信仰之愈加坚定!
二、青春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扎根人民
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依然朝气满满、强劲澎湃,根本原因在于,她一切为了人民、深深扎根人民、紧紧依靠人民。
《送瘟神》是毛泽东诗词中,这是唯一专门以民生问题、医疗事业为主题写的作品。1958年7月1日,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,毛主席激动不已,彻夜难眠,写下了这两首七律:
绿水青山枉自多,华佗无奈小虫何!
千村薜荔人遗矢,万户萧疏鬼唱歌。
坐地日行八万里,巡天遥看一千河。
牛郎欲问瘟神事,一样悲欢逐逝波。
春风杨柳万千条,六亿神州尽舜尧。
红雨随心翻作浪,青山着意化为桥。
天连五岭银锄落,地动三河铁臂摇。
借问瘟君欲何往,纸船明烛照天烧。
这两首诗写出了旧中国瘟神猖獗、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,写出了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,精神振奋,斗志昂扬,战胜瘟神,征服自然的欣喜,更写出了毛主席心系百姓,情注民生的领袖情怀。
2020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华夏大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,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,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,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。”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,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,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,人的生命、人的价值、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。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!这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!“我是党员我先上!”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这次传播速度最快、感染范围最广、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广大党员义无反顾、全力以赴、以命相搏,把党旗插在了战“疫”一线。“我是共产党员党员”这是许多人在请愿书中写下的同一个理由。
我们党的百年历史,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,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历史。历史充分证明,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,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,时刻告诫自己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广大党员深入群众、扑在一线,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,我们党在兑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庄严承诺中继续劈波斩浪、一往无前!
三、青春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奋斗
不懈奋斗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无怨无悔、忠诚奉献的青春底色。从开天辟地创立共产党,到改天换地建立新中国,从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翻天覆地变化,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惊天动地图景,不懈奋斗始终是共产党人最鲜亮的标识。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,我们党才能以昂扬的青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,走向愈加光明的未来。
6月29日,“七一勋章”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作为29名功勋党员之一,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特别是她在发言中说到的那句“只要还有一口气在,我就要站在讲台上,倾尽全力,奉献所有,九死亦无悔。”
1974年,17岁的张桂梅从家乡来到云南,支援边疆建设。1996年,丈夫去世,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,选择了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。2001年,张桂梅兼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,这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、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。2008年8月,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。创建女中是艰难的。资金不足,她踏上募捐之路,把工资、奖金捐出来。学生辍学,她坚持家访,为了学生留住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学生学习困难大,她严格要求学生,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,培养学生不畏艰辛、吃苦耐劳的品格,引导学生铭记党恩、回报社会。教学任务艰巨,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、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,发挥党员在学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。从2008年创办至今,共有1804名来自大山的孩子从这所高中走进大学。
这是2021年感动中国给予张桂梅老师的人物颁奖词。淡泊名利,无私奉献。没有豪言壮语、有的只是孜孜以求,没有轰轰烈烈、有的只是默默奉献……张桂梅身患10余种疾病,但仍像一名战士,坚守初心和使命,与命运抗争,以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,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,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
坚定信仰、扎根人民、不懈奋斗——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基因,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华!只有坚定信仰、扎根人民、不懈奋斗,中国共产党的肌体里才能流淌着奔腾不息的青春血液,我们伟大的事业也必将因此而永葆蓬勃生机!